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风采

司文琪——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发布时间:2014-05-05 14:36:34
用稚嫩双肩为母亲擎起蓝天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司文琪 “孝老彰显美德,爱亲传递善良。你以孝为起点,小小年纪就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以爱为支点,撑起的是一个贫困家庭生的希望,你的乐观向上、至纯至孝点亮了整个世界,你不止是妈妈的眼睛,更是中华民族孝德传承的眼睛。”这是2013“感动淄博”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对孝心少年司文琪的颁奖词,16岁孝心少年司文琪长期照顾双目失明的残疾母亲,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的事迹,感动了淄川,感动了齐鲁大地。 “妈,以后我就是您的眼睛!”   她的快乐童年在七岁终结。   那一年,从事有毒化工工作的母亲突然双目失明,小文琪的生活从此变得与众不同。   俗话说“七岁八岁狗也嫌”。当同龄的孩子疯玩的时候,懂事的小文琪已经成为妈妈不可缺少的好帮手了。   那一年,她学会了用大茶壶烧水。装满一壶水,然后放到火上,对大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于身材瘦小的司文琪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她踮起脚尖,用肚子顶着,两臂使劲,才把茶壶放到火上。水开了,她使出浑身的劲儿,硬是把水壶拽了下来,溅出的开水无情地烫伤了她的小手,她不由地“哎哟”叫了一声。   母亲听到了,跌跌撞撞地摸过来,一把抱住了她,心疼地失声痛哭:“为什么妈妈是个瞎子啊?妈妈对不起你……”   她用受伤的手为母亲抹去眼泪:“妈妈,不要哭,不疼,真的!”   那一刻,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责任的种子。她暗下决心:“妈妈看不见了,从今以后,我就是妈妈的眼睛!” “妈,我们永远在一起!”   初中时,文琪家离学校足有六里路。每天早上早上5点,别的孩子还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文琪已早早起床。喂鸡,烧水,炒菜,做饭……。给妈妈做好饭后,自己匆忙吃几口,就到了上学的时间了。接下来,她要踩着坑坑洼洼的山路,步行1个小时才能到学校。   傍晚放学回家,她要先整理家务,然后开始做饭,有时要把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给妈妈准备好。做完这一切,她才能坐下来写作业、复习功课。   周末,是文琪最忙的时候,她要到山坡上拾柴,洗衣服,整理家务,把爷爷的水缸和自家的水缸添满。踩在山路上,几担水挑下来,小文琪的肩膀肿的像扣上个小碗,她不吭一声。但疼爱她的母亲心里有数,晚上做作业时,妈妈会摸索到她身边,用双手轻轻地揉着她的肩膀,希望借此减轻一下女儿的痛苦。 农忙季节,小文琪还要到地里劳作,那是她最累的时候。好在有好心的邻居帮忙,地里的活和她干不了的事情也能够干过去。 母亲生日那天,文琪炒了几个菜,对母亲深情地说:“妈,我爱您,我们永远在一起!”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是她对母亲的庄重承诺。妈妈泪流满面,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贫寒的小屋里,充满了暖暖的母女情,浓浓的爱。 “生活再难,我也不会放弃希望!” 在学校里,司文琪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她认真听讲,刻苦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 2013年夏天,16岁的文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淄川一中。离家三十多里路,文琪无法再天天回家照顾母亲,“文琪每次去上学,都不忘记和我们说一声帮着照看她妈妈,好几次我看到她都是留着泪走的。”司文琪的邻居告诉记者。 一周的时间转眼过去。周六上午,司文琪急急忙忙赶回家,扫地、洗衣、挑水……不但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还要给母亲蒸好下周的馒头、准备好吃穿用度。 在学校里,懂事、勤奋、乐观是她留给老师和同学们的印象。“平时,文琪酷爱读书、写作,学习特别刻苦,什么事都不甘落后,给班里带来了一股正能量旋风。”文琪的班主任告诉记者。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多年来,照顾失明的妈妈已让文琪稚嫩的肩膀倍感压力,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生活的不幸又一次降临这个本已伤痕累累的家庭。原本能帮自己一把的年迈的爷爷,2013年突然去世。面对命运的又一次捉弄,生活的又一次考验,文琪没有流泪,她在心里默默的鼓励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坎,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她深知,她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她不能倒下去。 “我知道,只有好好读书,才能给妈妈更好的生活,我不会放弃的。”小文琪的话语里充满了坚强。 孝心感动齐鲁大地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在苦难中,司文琪付出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孝德少年的美名在般阳大地上飞速传播。两年来,先后被评为2012“感动淄川”年度人物、“十佳孝德标兵”、淄川区四德工程先进个人和“淄川孝女”。2013年下半年,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齐鲁大地,光荣当选2013感动淄博年度人物。 穿越并不遥远的时空,我们一定可以看到:成年的文琪,有了自己幸福的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尽享天伦之乐,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容。尽管她看不见,但她心里明白:上天赐给自己一个好女儿,足以弥补命运安排的一时失误;有孝敬懂事的女儿,便是自己此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