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风采
赵胜建——“山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发布时间:2015-06-05 12:27:44
全省乡村旅游新模式的开拓者
——赵胜建同志事迹材料
赵胜建,一个穷山村里成长起来的青年创业者,立志扎根农村、奉献青春,他依托当地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在全省率先开创了集“乡村农家乐型、景区观光型、山峪餐饮型、家庭农场型、休闲采摘型”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带领村民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
一、一个年轻人的思考与探索
中郝峪村,地处鲁山主峰之阳,十里桃花溪之尽头。村内峰峦叠翠,林木繁茂,花果飘香,全村森林覆盖率96%以上,夏季昼夜平均气温不高于26摄氏度,是健身养生、休闲度假的绝佳胜地。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的山村,2003年的人均纯收入却不足2000元。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局面,2006年,赵胜建放弃了在城里就业的好机会,回到了这里。如何利用好大自然的馈赠,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成了他的头等大事。为此,他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准确地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在2006年以前,村里发展过“农家乐”项目,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村民相互压价、争抢客源,“农家乐”项目混乱无序,导致过半处于歇业状态,村民渐渐产生了怀疑和失望。如何走出多年来中国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中“分分合合”的怪圈,让习惯个体分散劳作的村民真正开始抱团闯市场,却又不必付出一“合”就降低效率的高昂代价,重建市场背景下的乡村秩序,实现村民共同富裕,成为赵胜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以公司化集体运营方式,联合所有“农家乐”业户,把全村的土地、房屋等资源按评估办法整合入股,共同经营、共同获利。就这样,他凭着一股闯劲和敢为人先的勇气,踏上了新的征程。
二、一种新模式的开创与发展
2011年,赵胜建成立了淄博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全村的旅游项目开发和运营。股份公司化运作,个体承包责任经营,重新改造原有简单的农家乐,统一规范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对所有收费进行统一管理,并制定了中郝峪村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规定,在公司的管理运营下,村里的农家乐发展开始走向正轨。公司先后开发了蔬菜劳作园、桂花赏花园、真人CS对战、漂流、休闲养生宿营等旅游项目。随着生态度假、自驾游等新型度假方式的兴起,中郝峪村的农家乐渐成燎原之势,全村89户村民有68户参与经营了农家乐,其中5家农家乐被省旅游局评为4星级农家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开创绿色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良性发展。2013年8月,山东省乡村旅游现场会在博山区召开,对中郝峪村乡村旅游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全省17个地市、46个区县、300多个乡镇先后到该村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对博山南部山区乡村旅游形成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一条致富路的铺就与共享
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成立公司后,赵胜建意识到,对于没有劳动能力和收入的老弱病残,应该更加的关心关注。他对村里的老弱病残如何参与分红作了明确规定,老弱病残不需投资即可享受无风险的人头股,还根据入股额度享受利润分成。为解决老人后顾之忧,减轻儿女负担,成立养老院,70周岁以上的老人自愿进住养老院,所有生活费用由公司承担。为了避免墓地乱占现象,在村内设立公墓,公司无偿提供给本村过世村民。公司还为所有村民承担了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费用。如今的中郝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0万元,每年发放五次福利,年底全部按股分红,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8万多元,是10年前的14倍,全村每户有10万以上存款,仅住宿收益户均6000元/年。近十年来,该村无一例上访、扰乱社会治安及刑事犯罪案件,村民行为逐渐自觉化,文明行为蔚然成风。中郝峪村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经典案例被国务院扶贫司作为了乡村旅游的扶贫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