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风采
淄博最美青年提名奖——李佳娢
发布时间:2016-11-07 17:27:18
李佳娢,女,25岁,现为齐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农贷项目贷款的“农贷专业户”。两年来,李佳娢同志走遍了全省17地市、252个农村,帮助629户小微客户实现脱贫致富及标准化经营,累计放款额达到33225万元。李佳娢同志深入农村一线,与农民打成一片,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精神,稳扎稳打,坚定做支持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的践行者和排头兵,做“政、银、农”三方协作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践行最美青年的标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年工作更需要榜样的引领。李佳娢同志所在的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现有员工91人,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年轻团队。作为一名年轻的金融业基层客户经理和共产党员,李佳娢同志在工作、生活方面展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并能创新思路方法、主动开展工作,并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 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服务小微
自2004年始,国家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始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李佳娢同志始终坚持从细节着手,践行齐商银行“市民银行”的市场定位,坚定服务小微、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对于每天的工作计划与总结,以及她所服务过的629位授信客户,李佳娢同志都有着详细的记录,将客户的基本信息、生意模式、发展轨迹等信息记录形成了13本密密麻麻的记录本。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更彰显了齐商银行基层员工的认真、努力,树立起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行为表率。
二、 创新工作思路,践行普惠金融
农村市场资金需求量大、季节性强,但苦于农业贷款模式与银行传统贷款模式不相匹配,而无法广泛推广。李佳娢同志深入农村一线调研,与当地农民深入交谈,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充分了解农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和模式,结合原有的农业信贷流程,找准切入点,最终创新推出了农户贷款的标准化审批流程和放款流程,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在标准化流程实施后,当季度实现放款114户,金额6259.6万元,得到了单位领导及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真正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对于部分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很多银行望之却步的地区,李佳娢同志也能深入一线。例如菏泽地区距离淄博近400公里,乘车近7个小时,在普惠金融的指引下,李佳娢同志为当地农户提供授信服务,帮助当地96户农民实现了新棚舍的建设以及简易版棚舍的改造升级,部分农户甚至建立起标准化养殖小区。张洪芳是郓城县双桥乡的一名普通养殖户,通过授信支持,他增设了3个棚舍,养殖规模也从3.2万只增长到5.3万只,养殖设备的升级、规模的扩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了发展动力。
三、 发挥枢纽作用,连接政、银、农
李佳娢同志深入农村一线,不仅为客户解决资金问题,还积极传达政府、银行的扶农惠农政策,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益处。例如:客户深居农村,并不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补贴农机政策的调整,李佳娢同志通过政府金融平台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反馈给有需求的客户,帮助农机客户更好的利用好国家补贴政策,实现了从购买一台农机到多台农机的飞跃,帮助农户实现经营收入的成倍增加。
另外,李佳娢同志通过对全省市的农村模式进行深入学习,充分吸收各个地市的差异化农贷模式,结合各地特色为当地农户分享其他区域农村的先进经验,促进农业行业地区间先进经验的交流与融合,为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实现精准扶贫致富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授信资金的支持下,许多农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少客户建起一个个新棚舍,扩大了养殖规模,开上了小轿车,筑起了二层小洋楼。
四、 打通反馈渠道,实现无缝连接
产品的更新换代除依托于领导的正确决策、科研人员的研发外,更离不开基层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李佳娢同志在长期扎根农村、扎根基层的工作中,倾听农户们的心声,充分了解农户的资金需求和贷款意愿,将农户的需求转换为旧产品升级改造的“发动机”和新产品创新研发的“孵化器”,促进产品升级,增加产品种类,更契合农业发展现状。例如:李佳娢同志通过掌握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为创新产品提供原始数据,协助推出的“齐动力——启程信用农机贷”从全国金融机构参选的851款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发的“服务三农二十佳金融产品”称号。
李佳娢同志长期在普惠金融的道路上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彰显了基层小微金融工作者的服务热情,展现了青年员工的正能量,也发挥出了共产党员在小微金融综合服务工作中的才华,是新时代团建工作、青年工作和普惠金融工作的先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