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风采

淄博最美青年提名奖——董玉振

发布时间:2016-11-07 17:39:04
  董玉振是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一名青年工程师,“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是他的座右铭。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努力提高政治修养,爱岗敬业,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具有较高的群众威信;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完成承担的科技创新项目,积极处理反馈的质量问题;在部门工作的管理方面,热心帮助同事,善于沟通交流,对班组内、部门间的部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协调作用。   2009年4月,董玉振进入淄博柴油机总公司实习,2010年6月,董玉振获得硕士学位后,正式入职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从事燃气发动机的研发和设计工作。   在技术创新项目方面,董玉振善于学习,思维活跃,坚持学以致用,积极创新,敢打敢拼,业务水平突出。在不满五年的工作期间内,先后参与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8项,承担企业内部技术创新项目32项,300系列低浓度瓦斯气发电机组、8300ZLD增压型燃气发电机组、大功率低热值生物质气发电技术等十多个项目也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评比奖励,有力的促进了企业发展和我国行业技术水平提升。   董玉振在国家首台兆瓦级燃气发电机组研发过程中,董玉振作为发动机班组长,带领平均年龄不足27岁的团队承担了项目的研发和试验工作。时值三伏天,封闭的试验现场,气温高达47℃,湿度达到80%,工作服始终在汗水中浸泡着。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董玉振坚持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确保第一时间拿到试验数据,及时解决现场问题。在台架试验过程中,当功率提升到1000kW时,机组出现了天然气在进气管内燃烧爆炸现象,进气系统连续被炸裂2次。为找到症结所在,董玉振不分昼夜,吃喝在试验台架上,困了就到值班室休息一会。经过逐项排查和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终于找到了故障的症结所在——点火顺序在既定的排气管结构下,造成第九缸局部排气背压大,废气残余系数过高,造成堵塞,导致了燃气在进气管内燃烧爆炸。问题找到后,董玉振顾不上休息,立即进行排气管结构改进的设计,经过反复测算、论证后,新的排气管结构得以应用。为保障应用效果,他又带领团队经过长达100小时的连续试验,确定故障排除。最终,董玉振经过在试验台架上长达半年的蹲守,终于换得国内首台套兆瓦级燃气发电机组的按时研制完成。   当年11月,该台机组运到新疆哈密地区安装调试。董玉振主动请缨,前往调试。时值新疆最冷的季节,白天最高气温零下26℃,呼吸出的水气在眉毛和安全帽檐上结冰。由于气源、运行环境等因素,机组在连续运行试验的第四天,发生故障。董玉振连续一周靠在设备跟前,终于确定了问题点。随后,董玉振立即组织人力,对进气管结构和配气进行了改进,机组顺利通过试运行。此次技术改进经申请,获得国家专利,定名为“内混式大缸径高氢燃气发动机”。   在部门的管理工作方面,董玉振作为技术部的副部长,紧跟国家政策号召和公司发展要求,协助技术部部长有目标、有落点、有实效的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性能提升,分解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员工思想引导方面,董玉振独创了“观心、关心、管心”——的管理思路,及时了解部门员工的心理动态,结合工作实际,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为每位员工做了“私人定制”的谈话内容、工作内容、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促进了部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在思想政治修养方面,董玉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组织或参与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和培训工作,现已发展成为共产党员培养对象。董玉振还先后获得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淄博柴油机总公司“劳动模范”、“科技先进工作者”、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创新能手”、“技术创新先进能手”等荣誉称号,得到企业内部干部职工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