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风采

“淄博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伟

发布时间:2017-05-02 14:34:47
  王伟,男,1981年11月出生,现任淄博市工商局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副秘书长、派驻淄川区太河镇峨庄村“第一书记”。   峨庄村位于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山区太河镇境内,是原峨庄乡政府驻在村。峨庄村是山区贫困大村,有村民286户808人,收入主要依赖农作物种植、林果经济及外出打工,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2015年王伟进驻峨庄村后,进行了详尽的走访调查,与村委一班人确定了“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指导思想,并制定了“抓好三项党建工程,实施四类帮扶项目,实现三年脱贫奔康”的工作规划,两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好三项党建工程,打造脱贫奔康战斗堡垒    (1)、突出抓好两委班子提升工程,修好“火车头”   王伟通过走访了解到,由于缺少科学方法,村两委之间不能形成有效沟通,很多事情因为形不成统一意见而丧失机会,组织建设比较薄弱。针对这一情况,王伟和村支部书记房波亮商议后,把加强两委自身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实施两委成员“三段工作法”即:会前多交流,会中多讨论,会后不扯皮。   一段时间下来,村两委成员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在工作中互相支持,提升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工作也顺风顺水。两年来,村两委共同决策的20余件大事得到顺利实施。   (2)、积极做好党员思想提升工程,带好“先锋队”。   王伟到村帮扶后,发现部分党员发展意识不强,有“坐、等、靠、要”的思想。针对这一情况,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的思路,决定从转变思想入手。结合“5+x”党员活动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争取派驻单位市工商局的支持,投资建设了红盾影院,并依托这一平台,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扩展致富信息渠道,提高服务群众意识。建成了党建文化一条街,广泛宣传党建知识。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严抓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今年以来,全体党员参加学习教育23次,参与村庄事务决策33件,在村民中树立了党员的良好形象。   (3)、多方做好村务管理提升工程,管好“家务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伟在村事务管理中发现,村内各项管理制度都很完善,但严格按要求执行的不多,他便通过两委会,确立了“配套联动,便于操作,注重实效”的制度落实办法,积极落实各项制度。   为促进支部组织生活正常化,严格落实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并及时填写党员活动记录簿、村(居)“两委”会议记录簿和党员活动证等记录。严格落实“三集中三规范”工作法,让党员群众当家管起“家务事”,让村民监督办好集体事。   二、实施四类帮扶项目,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1)、实施产业合作社发展项目,提升脱贫奔康带动水平   王伟与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建设农村服务型党组织,把村党支部的领导服务融入合作社等多种经营主体,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在帮包单位市工商局的直接帮扶下,全村已成立农民合作社5家,社员涵盖全村村民,其中乡村游合作社已与村里16户贫困户建立了联系帮扶。   (2)、实施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改善脱贫奔康造血功能。   依据峨庄村资源优势,实施了两项特色产业发展项目。一是农家乐产业项目。围绕峨庄风景区努力打造农家乐产业扶贫项目;二是特色农业种植项目。利用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项目,现流转土地60亩,盘活了闲置土地,收益农户涵盖全村。   (3)、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造生产生活环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帮包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在挂包单位市工商局的帮扶下,峨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果。一是争取民政政策和市工商局的支持,建成了乡村幸福院项目,解决村里老人生活难题;二是争取建委“五化”项目,开始峨庄大街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三是建设了旅游停车场和旅游厕所,方便了游客和村民;四是建设乡村游精品农宿项目;五是在新打机井基础上,争取安全饮用水工程经费35万元,对饮水主管道进行全部更换。   (4)、实施精神文明构建项目,倡树文明和谐村风。   一是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市工商局帮扶下先后成立了村民文体活动中心、文印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一大批文化活动阵地,组建了峨庄村锣鼓队,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二是加强治安综合治理,理顺各方面关系,群防群治,创造优良的村居环境。三是形成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村容村貌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