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属高校

山理工学子走进大土屋村 调研鲁天然适硒产业带“新六产”发展

发布时间:2018-08-05 09:34:25
  据省政府文件,山东省正围绕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实现“三链重构”,加快发展“新六产”。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村产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努力打造农村经济发展“升级版”。   7月19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丝路实践团到达淄川区龙泉镇大土屋村,对位于当地的山东省内唯一天然适硒产业带“新六产”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年度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山东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永涛受邀在电商工作大楼一楼会议室,同实践团召开主题为 “大土屋村富硒产业带‘新六产’发展现状”的座谈交流会,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王经理热情地与实践团成员座谈交流   首先,王永涛以企业向外提供集“观光、采摘、餐饮、民宿”为一体服务的产业结构为案例,向实践团介绍了公司“新六产”发展情况。一是通过以生产天然富硒农作物为代表的一产获得一份收入,环节中惠及到原材料种植户和其他合作加盟企业;二是经过二产的生产加工行业增值为两份收入,同时带动休闲农业平台和农产品加工站群发展,利于城乡经济的形成;三是通过三产的营销平台和全球市场形成三倍收益,带动供应商和服务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拉长农民增收链,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就实践团在会议上提出的“公司生产模式能否推广为成熟可复制的区域生产模式”这一问题,王永涛说:“目前大土屋村及周边地区已经出现产业带,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形成,这能够更好地壮大区域内富硒产业。在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下,产业带资源会更有效地利用和配置。”   另外,王永涛表示,当地企业还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与几十户扶贫帮扶协议书,通过土地流转或托管、农产品代种等方式促进周边村庄的贫困户增加收入,目前人均年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安排劳动就业,园区员工主要以当地和周边农民为主,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实践团在交流中发现,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是农业发展的特点,但鲁天然适硒产业带在“新六产”发展中,顺应规律,坚持特色永远是核心的理念。作为人类生命健康的保护神,硒是唯一获得“长寿元素”称号的微量元素,但同时我国72%的国土都属贫硒或缺硒土壤。鲁天然适硒产业带以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优势,以制造优质富硒产品为特色,走质量兴农道路,注重农业科技产业研究和新品种研发以及新生产模式的推广。富硒产业综合体项目的开发为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联动发展提供了崭新模式,引导中国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实践团成员与公司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会议最后,王永涛对实践团表示殷切期望。他希望实践团能将此次调研做好,真正为乡村振兴助力加油,给社会、学校以及所有期待的人和单位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劝诫实践团成员珍惜美好的四年大学时光,趁青春正好学好专业知识,同时在积极投身于实践中锻炼自己适应和奉献社会的能力,展现当代青年风采。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土屋村鲁天然富硒产业带在“新六产”思路指引下,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天地。 公司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参观育苗基地   座谈交流会前,王永涛一行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山东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电商大楼、久润生态园、富硒商场、育苗基地、加工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