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共青团淄博市委应邀到中央团校,以“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工作为主题,在2024年全国高校团委班子成员进修班上作专题报告。
社区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发展个性的重要领域,是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空间。自2023年4月以来,团市委聚焦解决“地方基层治理缺人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缺场景”的突出问题,启动实施大学生社区实践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化能力,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青春动能。淄博也被确定为全省“百万大学生进社区”6个试点城市之一。
聚力顶层设计
形成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
构建区域化团建体系
充分发挥团组织协调联动作用,推进区县团委与高校团委合作共建区域化团建体系,有效联动高校与镇(街道),打通高校联系社区“最后一公里”,形成高校直通社区的工作模式。
明确运行机制
探索建立“社区点单——市县两级团委派单——高校接单”的大学生社区实践运行服务机制,形成了涵盖理论普及宣讲、校地创新创业、社区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7大类80项“筑梦青春 七彩赋能”大学生社区实践项目。
强化制度保障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构建系统完善的考评体系,将大学生社区实践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市属高校打擂比武的重点内容,纳入对区县和高校团委年度考评指标内容。
聚焦中心大局
搭建行之有效的实践平台
以就业创业为着力点,搭建参与经济建设平台
注重校政企三方融合,发挥孵化阵地、商业协会优势,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就业培训、经验分享、学习体验等活动,通过与校外导师建立项目合作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快速成长。
以社区兼职为突破点,搭建参与政治建设平台
为助推大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社区治理中,用“主人翁”的眼光对待社区实践工作,团市委积极对接高校和社区,探索大学生在参与社区实践过程中,兼任社区团组织负责人的路径,直接参与社区治理。
以文体活动为出发点,搭建参与文化建设平台
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是社区惠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团市委积极整合高校优势资源,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为社区的文化振兴增砖添瓦,是大学生社区实践的重要一环。
以志愿服务为落脚点,搭建参与社会建设平台
青年志愿服务是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是青年学生服务社会、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为服务“志愿淄博”建设,团市委以“组织化引领、社会化动员、项目化赋能”为着力点,建立校城融合青年志愿服务联盟,指导9所成员高校规范青年志愿服务开展。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结合点,搭建参与生态建设平台
积极牵线搭桥,推动高青县与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3所高校达成校地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依托高校人才资源优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开展水质保护、红色文化赓续、助力滩区群众安居等九大服务项目。
聚合服务资源
激发青春实践的内生动力
优化资源保障
积极发挥青联、青企协等组织作用,协调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单位等各方资源力量,在保险、交通、就餐等大学生社区实践具体需求上给予帮助,从政策、资金、场地和工作力量等方面为大学生社区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畅通实践路径
坚持“就近就便、校地共建”的原则,积极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发展,密切高校与区县、镇(街道)、社区的互动联系,清除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的障碍,升级服务项目品牌,打造“15分钟实践服务圈”,解决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交通不便、方向不清、成效不佳的问题。
注重反馈展示
为更好地检验大学生社区实践成效,搭建大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团市委举办“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项目大赛,通过PPT、视频等形式,系统展示了全市大学生社区实践的阶段性成效,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的积极性。
下一步,共青团淄博市委将发挥政治引领实效,引导高校团支部组织生活进社区,推动社区实践由活动体验向学术体验转变,促进大学生社区实践实现长效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持续为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