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团市委立足实际、以学促行,策划开展了“希望小屋”“牵手关爱”“青春自护”三项行动,以“有解思维”为少年儿童解难题办实事。
一、化作“施工队”,建设“希望小屋”改善居住环境
团市委通过走访摸排,聚焦8—14岁困难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孤儿等各类困境儿童,高质量推进“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为他们改造房屋、配备家具,打造崭新生活空间。目前已利用线上正能量“网红”助力、线下投放4700余处公益广告等形式,累计募集资金、建筑施工材料、家具购置等折合750万元,建成“希望小屋”386所。团市委坚持全流程服务理念,在小屋建设前,针对每户儿童不同情况进行设计布局,建立“一户一策”工作台账,提高建设服务针对性;在小屋完工时,把健康和安全标准摆在首位,联合相关单位及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检测验收,确保基建与物品配备符合安全、环保、防火等要求;在小屋建成后,招募610余名志愿者与受助儿童结对,每月入户提供习惯养成、心理疏导、亲情陪伴、心愿达成等后续服务,开展拍摄成长照片、益智图书捐赠、爱心家教、户外拓展训练、感受城市暑期夏令营等各类活动共6400余次。
二、变身“筑梦者”,结对“牵手关爱”帮扶弱势儿童
为进一步强化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帮扶,团市委按照“精准化、显特色、有实效”的工作思路,在全市范围内招募选拔4000名志愿者,按照2:1的比例结对帮扶2000名6—16岁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少年儿童,扎实开展各类帮扶服务。为确保工作实效,团市委对结对志愿者和受助儿童进行精准化管理。加强志愿者动员管理,重点发动少先队辅导员、青少年社工等力量参与到结对服务中来,同时注重教育培训,举办结对志愿者骨干培训班3次,为600名志愿者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对受助儿童实行数据台账动态管理,利用秋季新生入学期间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目前已常态化开展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心愿达成、学业辅导、感受城市等“5+X”系列活动,差异化开展“点亮微心愿”“青苗课堂”“七彩假期”“农村孩子看城市”“牵手关爱 情暖童心”等公益活动,筹集发放爱心物资19.8万元。
三、当好“护航员”,开展“青春自护”保障身心健康
团市委历来重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围绕保障少年儿童生命安全,开展“彩虹伞”自护教育系列活动,联合城际救援、蓝天救援等10支专业队伍,针对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进行防溺水自护教育,累计覆盖1000余人;开展“河小青”阻泳志愿服务行动,摸排重点危险水域和易发生溺水事故水域75处,组织62支志愿服务队伍结对包片,发放安装共青团防溺水警示牌270块;面向中学团支部、少先队中队编发《青少年自我保护掌中宝》2.7万余册,开展防毒品、防触电、防火灾以及食品安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320场次。围绕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新媒体平台、“阳光成长”心理志愿服务团等,为缓解少年儿童面临的学业压力、成长烦恼、交往障碍等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志愿服务;在中高考前夕通过举办讲座、制作视频等方式,为2万余名考生进行心理减压。